OLED有机材料会直接影响OLED面板的发光效率和常规使用的寿命,是OLED面板制造的核心材料,也是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之一,在全球市场对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OLED有机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阳极产生的空穴和阴极产生的电子就会发生移动,分别向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注入,迁移到发光层,当二者在发光层相遇时,产生能量激子,从而激发发光分子,最终通过辐射产生可见光。
OLED显示行业于2010年后进入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期,市场之间的竞争要求屏幕在显示亮度、对比度、色域和分辨率等性能指标上一直在升级,为了适应屏幕的更新换代需求,OLED有机材料每1到2年时间就会进行更新迭代。以三星手机为例,2018年至2021年三星发布GalaxyS9-S12系列手机,每年均对材料体系供应商进行更换。
国外OLED有机材料的研究以及产业化起步较早,海外厂商已在OLED终端材料的新型结构研发、与下游面板厂商的配套研发、销售网络建设以及自身的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先发优势,具有较强的产业链整合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和高效生产,相比之下,我国OLED有机材料企业在技术水平,与面板厂商的协同机制,以及生产效率上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OLED有机材料专利大多分布在在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的企业。以UDC、三星SDI、杜邦集团、出光兴产、SFC、默克集团、LG化学和德山集团为代表的企业结合自己优势分别对不一样的材料实行专利封锁和保护,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上述公司占据了2023年OLED终端材料6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我国在OLED终端材料中通用层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为17%左右,在发光层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不足6%。
受限于海外厂商的专利垄断,我国企业在使用有关技术时往往需要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用。此外,在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若海外OLED终端材料供应出现风险,也会严重阻碍我国OLED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我国亟需发展OLED有机材料技术,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材料的量产应用。
在该等背景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OLED技术在材料、工艺及市场应用等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而部分优秀的国内企业如九目化学、瑞联新材则以OLED中间体材料和升华前材料作为突破口,通过与海内外OLED终端材料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并在长期的配套研发与量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逐步完善研发能力与生产的基本工艺,在化学合成、纯化等方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优势,产品实现了对下游OLED发光层和通用层材料的全覆盖,成为了全球OLED有机材料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OLED前端材料领域,烟台九目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与瑞联新材占据了主要市场占有率。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3年公司在全球OLED升华前材料及中间体的市场占有率约22%,在全球OLED升华前材料及中间体领域处于领头羊,我国企业在OLED前端材料领域整体市占率达到58%,行业内其余参与者包括瑞联新材、濮阳惠成等企业,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当前,我国OLED有机材料领域正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全球OLED产业重心正在慢慢地向中国转移,国内OLED面板企业对OLED有机材料的需求将大幅度的增加;而在国际贸易环境波动的背景下,出于避免国内OLED产业关键原材料供给不足的考虑,国家也会大力促进本土OLED有机材料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内OLED有机材料行业拥有广阔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以九目化学为代表的拥有相应技术储备、形成量产能力、并与面板企业形成良好协作的OLED有机材料生产商具备明显的优势,有望在OLED有机材料产业加速发展的浪潮下充分受益。
(2)OLED有机材料行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OLED技术在智能手机、车载屏等中小尺寸屏幕领域渗透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在大尺寸面板领域良率的不断突破,OLED面板的出货量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势态,相应也导致了OLED有机材料需求的提升。根据中金企信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OLED有机材料的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15.67亿美元增至19.58亿美元,同比增长25.02%,根据中金企信预测,随着渗透率的提升,2025年全球OLED有机材料规模有望超过30亿美元。
在当前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发生新变化的背景下,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自身材料的供应,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国内显示面板厂商加大了与国内材料厂商的深入合作。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显示行业在材料方面的投资接近750亿元,首次超过了显示面板,投资方向也明显从显示面板向具有高的附加价值的上游材料转移。
在相关政策以及下游面板厂商的推动下,九目化学、瑞联新材在OLED前端材料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莱特光电、奥来德等在终端材料领域持续突破攻坚,中国OLED有机材料市场呈现出迅速增加势态,根据中金企信测算,2023年中国市场OLED有机材料的市场规模约43亿元,同比增长约33%,随着OLED在中大尺寸的渗透,未来市场规模仍然呈现快速地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市场OLED有机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98亿元,持续保持快速增长。
(3)OLED有机材料规模有望持续增长:随着移动网络、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的提升,消费类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智能手机、移动电脑以及车载显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引发了OLED显示面板需求的迅速增加,并将相应带动OLED有机材料的需求。
根据的统计,在OLED面板的下游应用领域中,智能手机领域是OLED面板的第一大应用市场,占比约73%。未来,OLED将持续在手机、电视、移动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显示等领域增大渗透率,扩大市场占有率。具体各应用领域增长情况如下:
1)在小尺寸领域,电子设备屏幕多样化和渠道下沉促进OLED面板放量:手机是OLED面板下游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OLED电子设备屏幕能够给大家提供更好的视角、更高的对比度,以及更长的续航时间。2016年之前,OLED下游的应用主要在三星和LG的小批量高配置手机,应用场景范围受限;2017年,苹果公司首次在其旗舰手机iPhoneX使用OLED面板,成为OLED面板在手机领域大面积使用的开端;随着2020年iPhone12全系列新机采用OLED面板,另外的品牌纷纷效仿,完成高端机型的面板更替,OLED面板实现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目前,苹果公司所生产手机的绝大部分型号皆已采用了OLED面板,三星手机的OLED面板使用率已超过50%,而小米、OPPO和VIVO手机约30%-40%机型采用OLED面板,详细情况如下:
近年来,OLED面板在手机领域的应用呈现出渠道进一步下沉的趋势:OLED面板逐渐从高端旗舰机型向中低端手机机型渗透,1,000-2,000元价位的经济型手机也开始配置OLED屏幕,例如OPPO的K系列和A系列、小米的RedmiNote系列、荣耀X系列等。未来,随着OLED面板价格的逐步降低,各手机生产商或将持续提升OLED面板在中低端智能手机上的应用比例。
此外,OLED面板技术也使得折叠屏手机具备了可行性。折叠屏技术能为广大购买的人提供更大的屏幕面积,提高手机的可视性和易用性,并且为手机生产厂商提供了更多的设计空间,能够直接进行更多的创新和差异化竞争。当前折叠屏手机持续更新迭代,由于折叠形态的要求,折叠电子设备屏幕增加为一般电子设备屏幕的2-3倍,预计未来折叠手机将大幅消耗现有手机OLED面板产能,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预测,2021年至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超过30%,2024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将超3,000万部,2027年有望超过1亿部。随着折叠屏手机价格的下降,普及度将慢慢的升高,市场容量有望逐步扩大,带动OLED屏幕在智能手机新型应用领域渗透率的提升。
根据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市场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约5.9亿片,随着OLED面板在智能手机领域渗透率的提升,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量保持增长,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面板出货约为6.8亿片。同时根据中金企信的统计数据,2023年全球OLED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达到51%,未来OLED将在手机领域逐步扩大领先优势。
2)在中尺寸领域,以移动电脑为代表的IT产品和车载显示市场空间广阔:与传统显示器相比,OLED在画面色彩还原、对比度、响应速度等方面有着非常明显优势,随着OLED在小尺寸应用上成为主流,OLED在移动电脑为代表的IT产品和车载显示等中尺寸商品市场正在加速渗透。
下游面板厂商纷纷公告投建中尺寸OLED面板产线月宣布在成都建设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该项目设计产能为3.2万片/月,项目总投资额为630亿元,产品主要定位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端触控显示屏,主攻中尺寸IT类产品;维信诺于2024年5月公告在合肥扩建8.6代AMOLED产线万片/月,项目投资总额为550亿元,从事中尺寸AMOLED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从中尺寸产品分类来看,移动电脑包括笔记本和平板电脑,其面板一般要求具备轻薄、省电、高解析度及高画质等性质。近年来,众多移动电脑厂商均为其高端及旗舰机型配备了OLED面板,包括三星、联想、惠普、戴尔、华硕、华为、小米等。苹果公司在2024年推出的iPadPro采用了全新的OLED屏幕,作为业内领先硬件设备制造商,苹果公司在中尺寸领域使用OLED面板的转变将起到类似在手机领域的示范作用,推动OLED面板在移动电脑领域渗透率不断的提高。根据中金企信预测,移动电脑OLED面板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488万片跃升至2028年超过7,000万片,复合增长率超过40%。根据预测,2024年起,OLED笔电市场将迎来迅猛发展的崭新周期,2024年内,渗透率将突破3%大关;至2025年,这一比例有望加速逼近5%的里程碑;而到了2027年之后,OLED笔电的市场占有率更是有望超过10%。在车载显示领域,OLED面板凭借其对比度高、清晰度高、响应速度快、可耐受温域范围较宽的特征,适用于汽车显示屏幕经常暴露在较强自然光下的场景特性,有助于驾驶者在较广的角度看到更为清晰细腻的画面,有利于安全驾驶。
行业内部分知名车企近年来也开始采用OLED车载显示屏:奥迪公司已宣布2027年至2030年要使用270万片OLED面板作为车载显示屏;三星显示获得了从2024年开始批量生产的宝马新型高端轿车的OLED显示屏供应合同,将为400万辆宝马汽车提供OLED显示屏;LG显示正在与9个整车品牌开展车用OLED合作,包括已经供应的奔驰、凯迪拉克等品牌。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推进,车载OLED面板市场规模持续提升。根据中金企信预测,车载OLED面板出货量将从2022年的57万片攀升至2027年的520万片,复合增长率高达54%,到2026年有望达到近12.5亿美元规模。
3)在大尺寸领域,良率及成本问题改善后,电视面板出货量或将逐步提升:电视是OLED在大尺寸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相对于中小尺寸OLED面板,大尺寸OLED面板的良品率仍较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较高,产能需求未完全释放,未来随着OLED面板技术持续革新、高世代产线逐步投产,良品率及成本问题将得到优化,大尺寸的OLED面板出货量有望得到改善。
2015年至2020年,大尺寸OLED电视仅有LG等少数企业能规模化生产并且售价高昂,定位较为高端。从2020年开始,国内电视巨头小米、海信等陆续推出OLED电视,小米公司更是基于OLED的特点推出透明电视,目前各厂家OLED电视型号如下: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电视出货量从2016年的2.19亿台下降到2022年的2.02亿台,而OLED电视出货量实现逆势增长,从2016年的83万台增长到2022年的667万台。尽管整体电视市场的出货仍呈现下降趋势,但OLED电视出货量的增长依然显著,其在大尺寸领域的出货渗透率由2016年的0.38%发展至2022年的3.3%。2023年受到宏观经济影响,全球OLED电视出货量为530万台,同比下降23%,其渗透率也降至2%左右。未来,随着OLED生产的基本工艺的持续提升,OLED面板凭借其超薄、高对比度、高响应速度等特点,在电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也将持续拓展,根据中金企信预测,自2022年至2030年,OLED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增速将达到10%。
4)在新型应用方面,OLED不断开拓增量市场:OLED具有可自发光、拥有高对比度、能快速响应和柔性显示等特性,在节能照明、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智慧城市、5G等新的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在节能照明领域,OLED自发光的特性使光利用率大幅度提升,其可弯曲、柔性的特性,使其可以被应用于塑料等超薄、轻量的柔性基板上,同时OLED的发光方式不存在散热问题,发射出的光线柔和,能够模拟太阳光,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OLED在医疗照明、装饰照明、汽车照明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预测,全球OLED照明市场将自2023年起实现12.7%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于2030年实现市场收入规模翻倍。
在智能穿戴领域,OLED以其轻薄、可柔性显示、续航能力强的特点应用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健身追踪器等设备之中,这些设备常常要小巧轻便、低功耗且能够弯曲以适应不一样的佩戴方式,OLED能够很好的满足用户对设备清晰度、改变形状及节能等方面的需求。根据预测,2020年至2025年应用在可穿戴设备上的OLED出货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0%,出货量将从0.65亿片增长至1.04亿片。
在虚拟现实领域,用户要快速转动移动视线来观察周围的虚拟环境,OLED的高响应度可以轻松又有效地减少拖影、残影等现象的发生,提供更流畅、自然的虚拟环境。苹果公司在2024年推出革命性的混合现实(MR)头盔—VisionPro。这款设备搭载独特的红绿蓝(RGB)奥莱多斯(OLEDoS)显示技术,依据市场研究机构中金企信统计,2024年前三个季度VisionPro销售数量约37万台,VisionPro的发售标志着未来混合现实技术的新趋势。
在智慧城市领域,OLED正逐渐在城市规划和信息传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城市美化和景观打造过程中,OLED显示以其高透明度、高亮度的特点,可以将数字化信息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在城市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中,OLED显示能够最终靠实时显示监控画面、预警信息等内容,为城市的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提供了更加直观、清晰的信息展示方式,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G技术的发展也将促进OLED显示行业的增长,5G时代带来万物互联的显示需要,反应速度是电子设备亟需提升的性能,OLED的响应时间小于一毫秒,反应速度比其他显示技术快40倍以上。
随着5G技术的普及,OLED显示的高刷新率、高清晰度以及大容量内容显示将得到有力支持,为OLED显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居民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对结构更轻薄、反应更快、显示效果更优产品的青睐将带动原有显示面板的更新换代,逐步提升OLED产品未来的市场规模。
2023年6月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情况分析:截至2023年6月底,北京上市企业共462家,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40家(环比上涨1.45%),占北京市上市企业的30.30%,占专精特新比例为2.21%。截止到8月,专精特新上市企业又上升至144家,其中创业板51家,占比35.4%,科创板43家,占比29.9%,主板26家,占比18.1%,北交所上市17家,占比11.8%,港股7家,占比4.8%。
截止2023年6月份海淀区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最多,达53家(增加1家),占比37.86%,经济技术开发区17家,昌平区16家,朝阳区为15家。从产业分布看,上市专精特新企业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52家,增加1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36家,增加1家)、AI产业(31家,增加1家),与上月一致。截至2023年6月底,上市的专精特新企业市值总额达11067.78亿元,企业平均市值为79.06亿元/家。